还有没有人记得那个用支票支付工资的年代。在工资支票的底部那条线上,写着雇主的名字,而在顶部那条线上的名字是雇员。只要雇员继续按照雇主的要求履行工作职责,雇员就会继续获得工资支票。当雇员因各种原因离职而停止履行职责时,雇主就不再签发支票了。越南战争处于1950—1970年代,那个时候美国政府和公立大学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雇主和雇员。
事实上,很大一部分反政府、反越战的抗议者来自美国的各个公立大学校园。这些学校大部分的日常财政是由大学生们奋力抗议的政府资助的。虽然反战运动声浪浩大、如火如荼,可是人们发现联邦政府对大学的资助仍在继续。换句话说,雇员(学校)生产的产品(反战抗议者)并没有惹恼雇主(联邦政府),雇主仍然认为雇员在正常的履行工作职责生产大学生。是不是很诡异?就好像产品并没有给雇主带来任何损失一样,雇主还在签署工资支票。
有人会说,你不是说过吗?在共和体制中,少数派是有自由的,占人口比例极少数的反战大学生们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恰恰是政府要保障的吧?确实如此,但这不是我要讲的重点。还记得我在《论政府》一文中所说,美国政府大约在1850年代以后就偏离了开国先贤们所期待的样子了。
我在探讨一种可能性。有没有可能政府作为“来自上层的压力”,其实是有意资助学校,希望这些学校培养出反政府的异议分子,也就是“来自下层的压力”?政府的目的是否可能是为了延长战争?这有可能是美国人民经过洗脑之后习惯了的支持美国参战的“战争无赢家”的战略吗?这不就是“钳子运动”(Pincers movement)吗?我在《论政府》一文中描述过“钳子运动”,在这跟大家再分享一遍。
1957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书记处的书记扬·科扎克(Jan Kozak)大言不惭的在一本名为《议会如何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发挥革命性作用以及人民群众的作用》一书中阐述了将民主颠覆为独裁的技巧。这本书甚至在美国得以出版,名为《一枪未发,共产主义颠覆代议制政府的策略》。科扎克描述了所谓的“钳子运动”,即阴谋者可以利用议会——来自上层的压力、和暴民——来自下层的压力,将民主转变为独裁。来看看他怎么说的:
进行根本性的社会变革并使议会有可能被用于将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先决条件是:
争取在议会中获得稳固的多数席位,这将确保和发展强大的“来自上层的压力”,以及
确保这个坚定的议会多数应该依靠广大劳动群众的革命活动施加“来自下方的压力”。
科扎克也详细描述了夺取政府控制权的5个关键步骤:
让阴谋集团自己的人渗入政府(来自上层的压力);
制造真实或虚假的不满,通常是指责政府的某些行动或其未能采取的某些行动;
让一群由这些不满情绪所制造的暴民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来自下层的压力);
让渗透入政府的阴谋者通过一些压迫性立法来纠正不满情绪的来源;
重复2-4步骤。指责政府通过的立法并不能解决问题,暴民要求越来越多的立法,直到政府在立法中拥有所有权力而在本质上成为极权政府。
还有一个概念要讲一下,就是我刚提到的“战争无赢家”。至少在朝鲜战争之前,美国人民都认为他们的政府应该首先避免战争,但当战事无法避免的时候,政府则应该或者说必须战而胜之然后光荣的离开,也被称为“战必胜”。但是很遗憾,后来的政府变了,起码在越南战争这件事上,他们的战略从来都不是为了取胜,而是想方设法延长战争,而反战抗议者正是为此目的而产生的。好像很矛盾对不对?先来看看他们具体怎么做的。
策略其实很简单。打了鸡血(也可能是钱)的主流媒体们(mainstream media)对任何只要超过两个人的反战示威活动都进行报导,报导的重点是这些示威都很“反美”,缺乏美国人的精神。抗议者极尽所能的侮辱美国国旗、国家和军队。为此,他们焚烧国旗,使用污言秽语,并高举越共的旗帜到处晃。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告诉美国人民,战争只有两个选择:
支持你的政府在战争中可能采取的任何行动; 或者
与抗议者一起通过焚烧旗帜、使用脏话和举起敌方旗帜来反对战争。
当时还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口号:你的国家,爱它或离开!(Your country: love it or leave it.)也就是说,大众传媒通过这些抗议者传达给民众一个清晰的观点:这场战争对美国没有好处,也不会有人胜利,但是只要你爱国,就必须全力支持政府。要么你就反战离开这个国家。而传统意义上的“战必胜”,则根本只字不提。
“战争无赢家”这个策略很快就流行开来,在诸多具体表现中最明显的例子是使用“和平”(peace)手势,就是将食指和中指伸成“V”形。这个手势最初是在二战期间由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做出而流行起来的,他的意思是这个符号意味着“胜利”(victory),因为胜利的第一个字母是“V” 。令人费解的是,从来没有人解释过字母“V”与“和平”一词有什么关系,和平的第一个字母明明是“P”。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它的目的是让美国人民对越战形成条件反射,看到“V”就想到“和平”而不是“胜利” 。该策略奏效了。美国人民允许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没有胜利目标的情况下发动战争并持续了大约二十年。
为什么政府想要延长战争呢?一个当然是经济利益,但最重要的是政府中的某些阴谋者要通过相关立法来获得本不应属于他们的政府权力(详情参阅《论政府》)。众所周知,在任何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快和最可靠的途径就是不让敌人获得发动战争所需的物资。 1970年,当时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请愿活动聚焦于反对美国向俄罗斯提供战略军事物资,这项请愿运动得到了大约400万美国人的签名支持。因为大家都知道,正是俄罗斯在向北越提供80%的战争物资。那些签署请愿书的人认为,如果美国不和俄罗斯做生意,俄罗斯当然没东西援助给越南,越南战争必将在很短时间内结束。这可是当时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一次请愿活动,但竟然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新闻报导。是谁在阻止公众获得真相呢?
阴谋者最终获得了成功,该策略奏效了。战争继续进行,造成5万多美国士兵伤亡,以及南北越双方不计其数的军民伤亡。美国人民不再认为“战必胜”是一种可能的结果,他们盲目接受了爱国就要无条件支持政府的信念。同时他们也被聒噪的反战示威者指责为懦夫和刽子手。他们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反战还是被煽动起来反战的呢?反正整个反战运动对美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伤害,整个世界都有目共睹。共和体制被民主体制一点点蚕食。民主体制在“钳子运动”中被阴谋者一点点扭曲成寡头政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所以你问我现在的美国是什么体制?对不起,我也不知道……